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日前會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關注香港在旅遊方面如何推陳出新,特別是用好海岸和海島這些寶貴、豐富的旅遊資源。事實上,香港有條件打造「香港海洋文化節」,發展成為結合文化、自然與創意的年度旅遊盛事,為旅客帶來一場視覺、味覺與文化盛宴,讓他們感受到香港獨特的海洋文化與多樣的旅遊魅力,書寫旅遊新篇章,擦亮「最佳旅遊目的地」金字招牌。
「香港海洋文化節」旨在將香港的離島與海岸線串聯起來,構建無縫銜接的「跳島旅遊」體系,讓旅客能夠在一至兩天內體驗多樣化的自然與文化景觀。例如,旅客可由鴨脷洲出發,搭乘旅遊渡輪前往南丫島,參加漁村文化體驗,然後往坪洲欣賞當地的藝術創作,最後到長洲探索傳統文化與美食。這種多層次的旅遊模式,不僅融合自然與文化,而且能讓遊客深入了解香港的歷史與當地居民的生活。
鴨脷洲具有與港鐵連接的地利,是海洋文化節的理想起點。鴨脷洲碼頭可以成為活動的中心舞台,透過舉辦祭海儀式、漁村歌舞表演與龍舟競賽等活動,展示香港的海洋文化與傳統,同時吸引本地居民與旅客共同參與,為文化節增添熱鬧氛圍。
南丫島作為香港漁村文化的縮影,旅客在島上不僅可以參觀漁村博物館,了解傳統的捕魚技術與漁民生活,還可以參與漁民的日常活動,例如搭乘漁船出海,學習如何撒網捕魚,甚至親手製作傳統的鹹魚。這種結合互動與學習的旅遊體驗,能夠讓旅客感受到香港漁村文化的獨特魅力,並與當地社區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繫。
坪洲宜以濃厚的藝術氣息作招徠。在海洋文化節期間,坪洲可以舉辦藝術節,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在島上創作與展出作品,打造成充滿藝術創意的文化地標。旅客透過參與藝術工作坊,欣賞戶外裝置藝術,並與當地藝術家交流,可以進一步感受到香港文化的多樣性與包容性。
長洲豐富的文化與節慶活動是最大賣點,其中每年一度的長洲太平清醮舉世聞名,吸引大量旅客。在海洋文化節期間,長洲可以進一步豐富旅客的文化體驗,例如舉辦簡易版的搶包山比賽、手工藝工作坊以及漁村美食市集,讓旅客在親身體驗傳統文化過後,品嘗地道的海鮮佳餚。
對世界各地旅客來說,「香港海洋文化節」具備相當吸引力。其中西方旅客普遍追求與自身文化截然不同的旅遊體驗,香港的漁村文化、棚屋建築與海洋祭祀,正是他們在居住地無法感受得到的獨特魅力;至於來自東盟的旅客,他們雖然同樣來自有海洋文化背景的地方,但香港的現代化與傳統文化和諧共存的特質,將可豐富他們的旅遊體驗。
未來,當遊客站在鴨脷洲的碼頭,眺望連綿的海岸線與星羅棋布的島嶼,他們除了看到壯麗的自然景觀,更將感受到文化、創意、節慶、美食融為一體的獨特氛圍。「香港海洋文化節」將不僅是一次旅遊活動,更是一個重塑香港旅遊形象的重要契機,讓香港在全球旅遊市場中再次閃耀。
刊於文匯報